学院首页
完整准确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集体备课
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06日 10时48分33秒 作者: 来源: 访问次数:41次

一、备课时间:2025.9.9

二、备课地点:5楼党员活动室

三、参与人员: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全体教师

四、备课内容

1. 开场致辞:

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,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。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,为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本次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、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,增强大家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,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。希望大家认真听讲、积极思考、深入交流,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。


2. 背景阐述

       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4月15日首次提出的,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。它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局限,强调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,以政治安全为根本,以经济安全为基础,以军事、文化、社会安全为保障,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”,构建起涵盖政治、国土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科技、网络、生态、资源、核、海外利益、太空、深海、极地、生物等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。

       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可概括为“十个坚持”和“五大统筹”,强调要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、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、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、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、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。这一战略思想不仅是对国家安全形势的科学判断,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。十年来,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丰富发展,推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、法律体系、战略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特别是《国家安全法》《反间谍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,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。

3. 研讨交流

为深化理解,建议围绕以下三个议题开展分组研讨:

议题一: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

研讨目标在于理解“总体国家安全观”提出的历史必然性、理论创新性与现实针对性,能够用新近国际热点阐释其回应新时代安全挑战的独特价值。

2014年提出、2022年写入党章,标志国家安全从“部门工作”上升为“国家意志”。

核心要义:以人民安全为宗旨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、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、以国际安全为支撑,构建大安全格局。

① 中美关系:

科技脱钩、芯片围堵、关税壁垒说明“发展安全”与“科技安全”叠加;总体观强调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”,为“高水平开放+底线思维”提供理论依据。

② 网络安全:

勒索病毒、数据跨境泄露、AI深度伪造频发;总体观把“网络空间”列入11个安全领域,推动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落地,回应数字时代新风险。

③ 能源安全:

乌克兰危机、红海航线受阻导致油气价格震荡;总体观提出“多元供给+战略储备”,既保进口通道,又促新能源自主,避免“能源卡脖子”。

打破“单部门单领域”碎片治理,建立中央国安委统一决策、跨部门协同的“大安全”机制。既设“安全红线”,又鼓励高水平科技自立、绿色低碳转型,实现“安全中发展、发展中安全”。提出全球安全倡议,把总体观的多边、合作、可持续理念写入联合国文件,提供中国方案。

议题二: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关系

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安全是否离我们很远?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涉及国家安全?如何增强防范意识?

大学生高频风险案例① “高薪兼职”陷阱:境外机构通过论文润色、问卷调查套取敏感数据;② 社群“资源分享”:传播盗版电影、破解软件暗含木马;③ 实验室数据外泄:科研数据上传个人网盘被境外APT窃取;④ 社交媒体“打卡”:在涉密科研场所拍照定位。

防范意识提升路径“四步自查法”:来源可信否?内容敏感否?传播合规否?后果可控否?举报渠道: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平台、校园保卫处、辅导员。参与式体验:组织学生参加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”“生物安全科普节”,在模拟环境中感受攻击手段与防御技巧。

议题三: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责任与使命

探讨高校如何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体系、校园文化、科研实践,培养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新时代青年。

课程体系融入。必修课:开设《总体国家安全观导论》通识课,覆盖全体本科生;专业课:在计算机、能源、生物、法学、外语等专业增设“安全+”模块,如“网络安全与密码学”“能源地缘政治”“生物安全与伦理”;实践课:建设“国家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”,开展网络攻防、应急演练、模拟谈判。

校园文化浸润。每年4月15日“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”举办主题展览、知识竞赛、微电影大赛;建设“国家安全文化长廊”,展示隐蔽战线历史、重大安全事件、校友贡献;成立“国家安全研究会”“反诈志愿队”,深入社区开展科普。

科研与社会服务。设立“国家安全交叉研究专项”,鼓励教师围绕芯片安全、AI伦理、海外利益保护等开展研究;与地方政府、企业共建“城市安全治理研究院”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;建立“学生安全科技创新基金”,支持学生团队研发安全产品、申请专利、参加挑战杯。

保障机制。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国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,统筹教务、学工、科研、保卫等部门;引进具有国安、外交、网信、军队背景的教师,建立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;与国家安全部、教育部、地方国安办建立共建共享机制,获取案例、数据、平台支持。

五、会议总结

       通过本次学习,我们深刻认识到,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,更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担当。国家安全无小事,人人都是参与者、守护者。希望大家以此次课程为契机,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,提升辨别风险、防范威胁的能力,在今后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,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、制度化,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为构建大安全格局、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CopyRight © 2016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   蜀ICP备14005914号-1 技术支持晴美互动